赏析:
《临水一长啸》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诗歌通过描绘诗人在江边垂钓时对于自己曾经的荣耀和现实生活的看法,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与追求心理平衡的努力。
作者佚名起句“临水一长啸”采用情感迸发式的写法领起全篇,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与苦闷。他借助临水垂钓的场景,将自己内心的悲愤和对于外界的看法融合在了一起,向读者展示了一位痛定思痛、长歌当哭的诗人形象,给人以震撼灵魂的感染力。
诗歌紧接着回首往事,概述了人生旅途的变化,从宦海沉浮、仕途得失、人间冷暖到世事盈虚,将人生历程的种种波折尽在一声长啸之中,显现出诗人对于人生的豁达与洒脱。但是江州之贬却时刻折磨着他,即使临水垂钓时也挥之不去,“忽思”一语正是诗人内心状态的真切表现。
诗歌颔联“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则是对前期一帆风顺、春风得意情景的追溯,也是对贬谪所受精神创伤的反衬。这种美好的回忆已经带有浓浓的苦涩味了。后两联则表现了诗人后期的思想变化,写出了他对于世事人生的重新审视,并寻求心理平衡的一种自慰。可以看出,白居易头脑中的儒家入世思想逐渐让位于释、道出世思想。
最后,全诗以“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作结,轻快潇洒中隐含着深沉的苦闷,自我排遣中透露也几分达观。读完这首诗,人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历程的思考和内心的煎熬,以及他在苦涩和追求中寻求到的坚韧与豁达。
诗文: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