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讲述了一首佚名诗歌,通过对诗中对襄阳太守杜预沉碑的故事的描写,表达了人的功业是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消失的思想。
文章以介绍诗歌背景为开端,指出鲍溶到过南方很多地方,并且取道襄阳不止一次。这首诗是一首怀古咏史的作品,在描述悠久历史的同时,也从君臣的角度,表达了对于功业不朽的向往。接下来,文章重点讲述了诗中所提到的襄阳太守杜预沉碑的故事。杜预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担任镇南大将军和都督荆州诸军事,长期驻守襄阳。他为了留名后世,不惜勒石记功,把碑文分别刻在一座山下和一座山上,使其落成的当场便涌来了人潮。而诗中“身后身前几年事”一句,则对杜预的功业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强调了他的成就和影响力。
之后,诗歌的描写转而聚焦于沉碑,特别是沉碑的深藏。诗中提到:“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创作者通过这样的比喻,将杜预的功业与湘江沉入水底的碑文相提并论,确认杜预的功业将像沉入水中的碑文一样,永久留存。这里诗中表述了人类所创造的功业是长存不衰的,即便岁月流逝,历史的破灭无法摧毁人类的伟大成就。
总之,这首佚名的诗歌从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出发,通过对襄阳太守杜预沉碑的故事的描述,传达出对于功业不朽的思考。文章语言简洁明了,结构清晰,既有鉴赏性,也有思想性,读后令人感叹历史的伟大和人类的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