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托物寓言》,其主题为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传说中的故事情节,来讽刺当时唐朝的政治现实,表达作者对国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担忧。
首先,本诗包含了两个寓言情节。第一个情节以周穆王驾八骏马西游、与西王母宴乐的故事为背景,借此揭示周穆王沉湎于世俗享乐、失去君王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问题,暗示着唐朝官员过于奢靡、安逸舒适,缺乏履行职责和服务人民的精神。第二个情节则以唐德宗西逃时驾八马与周穆王故事相似,但寥寥数语中已忠于国家,大力救治、挽救危局作为呈现,旨在表现出了明君的形象,对比显露出作恶多端的唐宪宗的无能。
其次,作者通过“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突出了周穆王对于国家政务的忽视和玩弄权力、享乐的麻痹态度。在表现周穆王的同时,作者也明确地指出了唐宪宗懒惰、无能、不作为等弊端,并暗示出明君需有的执政理念和道德规范。
最后,通过“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的结尾,作者既以历史事实再次印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又在“房星之精下为怪”这一诗句中贯穿了整篇文章的主旨——寄予期望于心灵清明、作风高尚的新君主,呼吁做一个良善的统治者,让国家和人民摆脱当时的黑暗和困境。
总之,这首《托物寓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唐朝政治局势的担忧和不满,借用历史和传说中的故事情节,暗示当时君主的缺陷和错误,并寄予期望于一位明君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该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其文笔精妙,而且深刻揭示了古代政治生活中的很多弊端和问题,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诗文: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
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
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
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
《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
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
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
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
八骏图,君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