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井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曾经在文学创作中,涉及到南朝陈后主的历史故事。其中,他创作了一首名为《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的长篇抒情诗,对胭脂井的悲惨历史进行了描绘。 胭脂井位于今天的南京市,它原名“景阳井”,是南朝陈景阳殿之井。589年,隋军攻占台城,陈后主与妃张丽华投身其中,成为隋军俘虏。此后,人们为了缅怀陈后主的历史故事,将景阳井改称为胭脂井,并在鸡鸣寺侧再立一座胭脂井。 胭脂井的历史遗址虽然已经不再存在,但它成为了历代文学艺术的一个哀伤故事的出处。李商隐在其诗歌中,表达了对陈后主和张丽华的同情和哀悼之情,情感深沉,让人感叹胭脂井的历史悲剧。 胭脂井的历史故事,也引起了许多其他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例如,宋代进士曾巩写了辱井铭并刻于石井栏之上,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警示;王安石也在胭脂井留下了诗篇,表达了对奢淫自是前王耻的谴责。 总之,胭脂井的历史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学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篇章,它让我们反思历史、缅怀先人,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诗文: 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
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