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佚名,在唐代的安史之乱中受伪职,被贬到了杭州司户参军。这首诗正是在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他经由宜阳时写下的。当时,宜阳地位非常重要,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是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境内女几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山上古木流泉,鸟语花香,景色妍丽,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园,每年都吸引着皇室、贵族、墨客、游人前来观赏。但是,安史之乱给这座美丽的地方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景象荒凉。
诗人经过宜阳时,见到了长满野草的宜阳城外和山涧溪水弯曲曲折的情形。在春天的山林中,树木繁茂芬芳,然而却空无人影,花儿自生自落,路旁鸟儿自由自在地鸣唱。这种景象让诗人产生了独特的体验,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感和对人类文明破坏的悲哀。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了安史之乱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美好自然景色的热爱和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