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南阳的赏析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咏古诗,题材是“三顾茅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于刘备寻访贤才为国效力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身在乱世、人才荒的情形下,有很多英才难以施展抱负的苦闷和无奈。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从标题“三顾茅庐”可以想到的是一个历史事件。在这个事件中,刘备为了能找到一名与他志同道合,能够帮助实现国家理想的贤士,他在草庐中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提携。作者在诗中称赞刘备的才干、气度和胸怀,同时也抒发了对于时下人才流失的忧虑。正如诗中所写:“三顾庐山剑器初,卧龙问道成君书。斯须百顷无戎马,一旦天平便抵图。”这里用“庐山”、“卧龙”等比喻语,表达了寻访贤才的艰辛,而最终的成就也完全取决于一位真正的贤才。作为一首咏古诗,作者通过历史典故展现了对于贤才的需求和赞叹,同时也点出了现实中缺乏英才所带来的问题和困境。 其次,我们来看这首诗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由四个七言句组成。每一个句子都呈现出诗人的感情,包含了自然界、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历史价值。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任何庸俗之处,寥寥数语即可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特别是使用“庐山”、“卧龙”这样的典故,更是增强了这首诗的深度和内涵。 总的来说,这首七言绝句是一首优秀的咏古诗歌,运用了典故和比喻等手法,既表达了作者对于刘备寻访贤才的赞叹和肯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才荒的情况下,一些英才难以施展抱负的无奈和苦闷,寓意深刻、富有思想性。


诗文: 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