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注释如下:
1. 佚名:指《过云木冰壬午望四明雪窦图记》的作者未知。
2. 木冰:相对于普通的霜,它是由雨水直接冻结在物体表面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比较罕见。俗称“木介”,在古代诗词中属于比较常见的描写手法之一。
3. 壬午:农历天干地支纪年的一种表述方式,指1642年。
4. 四明:山名,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属于天台山支脉。
5. 雪窦:山名,位于浙江省奉化县西,为四明山的分支。
6. 雰:雾气。
7. 岚:山林的雾气,常常被用来形容山林环境的美景。
8. 禠:剥夺,使丧失。
9. 冥:黑暗、模糊不清的状态。
10. 篁:竹林、竹丛。
11. 缨络:串珠玉而成的装饰物,多用于颈饰。阙(缺)指空隙处。
12. 琤琮:玉石碰击时发出的声音。俯仰指高度的高低变化。
13. 金、石:指金属和石制的乐器,如钟、钹、磬等。
14. 愕眙:惊愕、惊讶的眼神。
15. 《春秋》成王十六年:“春王正月,雨(下)木冰。”记录了春王正月期间下过雨着冰的自然现象。
16. 五行:指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木属于五行之一,其寒性先天包容制造了冰雪。
17. 苦:指程度非常深、强烈。比如“苦寒”、“苦楚”等。
诗文: 岁在壬午,余与晦木泽望入四明,自雪窦返至过云。雰霭淟浊,蒸满山谷,云乱不飞,瀑危弗落,遐路窈然。夜行撤烛,雾露沾衣,岚寒折骨,相视褫气。呼嗟咽续,忽尔冥霁地表。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小草珠圆,长条玉洁,珑松插于幽篁,缨络缠于萝阙。琮俯仰,金奏石搏。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余愕眙而叹曰:“此非所谓木冰乎?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言未卒,有居僧笑于傍曰:“是奚足异?山中苦寒,才入冬月,风起云落,即冻飘山,以故霜雪常积也。”
盖其地当万山之中,嚣尘沸响,扃人间。屯烟佛照,无殊阴火之潜,故为葕阳之所不入。去平原一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心骨。南箕哆口,飞廉弭节;土囊大隧,所在而是。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天呵地吼,阴崖冱穴,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群峰灌顶,北斗堕脅,藜蓬臭蔚,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且其怪松入枫,礜石罔草,碎碑埋甎,枯胔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于吉凶之占。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