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木冰记》拼音译文赏析

  • guò
    yún
    bīng
  • [
    qīng
    ]
    huáng
    zōng
  • suì
    zài
    rén
    huì
    wàng
    míng
    xuě
    dòu
    fǎn
    zhì
    guò
    yún
    ǎi
    zhuó
    zhēng
    mǎn
    shān
    yún
    luàn
    feī
    weī
    luò
    xiá
    yǎo
    rán
    xíng
    chè
    zhú
    lòu
    zhān
    lán
    hán
    zhé
    xiāng
    shì
    chǐ
    juē
    ěr
    míng
    biǎo
    yún
    liǎn
    tiān
    wàn
    gǎi
    guān
    hào
    rán
    duó
    xiǎo
    cǎo
    zhū
    yuán
    cháng
    tiáo
    jié
    lóng
    sōng
    chā
    yōu
    huáng
    yīng
    luò
    chán
    luó
    cóng
    yǎng
    jīn
    zòu
    shí
    suī
    jīng
    zhī
    weī
    bīng
    chán
    ér
    jié
    è
    ér
    tàn
    yuē
    feī
    suǒ
    weì
    bīng
    chūn
    qiū
    shū
    zhī
    xíng
    zhì
    zhī
    nài
    dāng
    ér
    yǒu
    yán
    weì
    yǒu
    sēng
    xiào
    bàng
    yuē
    shì
    shān
    zhōng
    hán
    cái
    dōng
    yuè
    fēng
    yún
    luò
    dòng
    piāo
    shān
    shuāng
    xuě
    cháng
  • gài
    dāng
    wàn
    shān
    zhī
    zhōng
    xiāo
    chén
    feì
    xiǎng
    jiōng
    rén
    jiān
    tún
    yān
    zhào
    shū
    yīn
    huǒ
    zhī
    qián
    weí
    yáng
    zhī
    suǒ
    píng
    yuán
    wàn
    qiān
    zhàng
    gāng
    fēng
    qīn
    shuò
    xīn
    nán
    duō
    kǒu
    feī
    lián
    jié
    náng
    suì
    suǒ
    zài
    ér
    shì
    weí
    fán
    yuān
    zhī
    suǒ
    sàn
    huí
    zhuàn
    jiāo
    chī
    huò
    zhé
    shān
    guǐ
    yǎo
    tiǎo
    xīng
    fēng
    zhī
    chōng
    dòng
    zhèn
    zhī
    qiāo
    tiān
    hǒu
    yīn
    xué
    báo
    duī
    bīng
    weí
    xuán
    míng
    zhī
    suǒ
    cháng
    jià
    qún
    fēng
    guàn
    dǐng
    beǐ
    dǒu
    duò
    péng
    chòu
    weì
    suī
    jiāo
    yuán
    jié
    cháng
    xíng
    qiū
    shuǎng
    weí
    yào
    líng
    zhī
    suǒ
    qiě
    guài
    sōng
    fēng
    shí
    wǎng
    cǎo
    suì
    beī
    mái
    jiē
    xìng
    yún
    ér
    xiān
    gōng
    shén
    zhì
    shān
    yuè
    bǐng
    líng
    gāo
    sēng
    xuán
    niǎo
    yōu
    shēn
    jiē
    liǎn
    ér
    yáng
    héng
    hán
    ér
  • nǎi
    kuì
    rán
    yuē
    juē
    tóng
    hán
    shǔ
    yǒu
    tīng
    mìng
    zào
    huà
    zhī
    tóng
    guò
    tuī
    yǒu
    guān
    xiōng
    zhī
    zhàn
    jiān
    zhě
    líng
    fēng
    jué
    yào
    gāo
    yán
    xíng
    rén
    shì
    zhì
    luàn
    zhī
    shǔ
    zhě
    fāng
    shì
    jiāng
    guò
    ér
    wèn
    zhī

原文: 岁在壬午,余与晦木泽望入四明,自雪窦返至过云。雰霭淟浊,蒸满山谷,云乱不飞,瀑危弗落,遐路窈然。夜行撤烛,雾露沾衣,岚寒折骨,相视褫气。呼嗟咽续,忽尔冥霁地表。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小草珠圆,长条玉洁,珑松插于幽篁,缨络缠于萝阙。琮俯仰,金奏石搏。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余愕眙而叹曰:“此非所谓木冰乎?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言未卒,有居僧笑于傍曰:“是奚足异?山中苦寒,才入冬月,风起云落,即冻飘山,以故霜雪常积也。”
盖其地当万山之中,嚣尘沸响,扃人间。屯烟佛照,无殊阴火之潜,故为葕阳之所不入。去平原一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心骨。南箕哆口,飞廉弭节;土囊大隧,所在而是。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天呵地吼,阴崖冱穴,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群峰灌顶,北斗堕脅,藜蓬臭蔚,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且其怪松入枫,礜石罔草,碎碑埋甎,枯胔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于吉凶之占。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



译文及注释
岁在壬午,我和晦木泽一起望向四明山,从雪窦出发,穿过云雾。云雾浓厚,弥漫山谷,云层乱糟糟,瀑布悬崖上不落,路途遥远。夜行时熄灭了蜡烛,雾露沾湿了衣服,岚气寒冷,相互凝视着。呼嗟声不断,突然天地明朗。云散天边,万物焕然一新,大自然的景象令人惊叹。小草珠圆,长条玉洁,珑松插在幽篁之中,缨络缠于萝阙之上。琮俯仰,金奏石搏。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一片叶子或一根茎,也被冰覆盖,雾结成霜。我惊讶地说:“这不是所谓的木冰吗?《春秋》和《五行志》都有记载,怎么在我们这里却有这样的异象?”话还没说完,旁边的居士笑着说:“这有什么奇怪的?这里山中苦寒,才进入冬月,风起云落,就会冻结山上的水,所以霜雪常常积累。”
这个地方在万山之中,嘈杂喧哗,人迹罕至。烟雾笼罩着佛像,与阴火无异,所以阳光难以照进来。离平原有一万八千丈,刚风猛烈,侵蚀心骨。南箕哆口,飞廉弭节;土囊大隧,所在即是。所以勃郁烦冤无法散去,溪流回旋,蛟螭蠖蛰,山鬼幽深,腥风呼啸,震撼瀑布。天地呼啸,阴崖冰穴,积雪成冰,所以是玄冥之所驾驭;群山高耸,北斗倾斜,藜蓬散发,即使是焦土枯泽,也有巫吁魃在跳舞。这里常常像夜行秋爽,所以是曜灵之所割匿。而奇松异树,奇石荒草,碎碑埋砖,枯骨青翠,都足以引起云雨。仙宫神治,山岳灵秀,高僧留下了许多记载,炼丹的仙鸟和游历的客人,都在这里幽深隐秘。这里的气息都收敛而不扬,所以常常寒冷而无热。我感叹道:“啊!同样的寒暑,有些地方却不听从造化;同样的过错,有些地方却与吉凶无关。在这里居住的人,难道没有攀登高峰采药,说些奇怪的话,不参与人世间的治乱吗?”我正想着要离开,却想要问问这些问题。
注释:
岁在壬午:指时间为壬午年(公元1662年)。

四明:指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四明山。

雪窦:指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雪窦山。

过云:指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过云山。

雰霭淟浊:形容天气阴沉、雾气弥漫。

瀑危弗落:指瀑布水势汹涌,但并未落下。

窈然:形容路途曲折、幽深。

撤烛:指熄灭蜡烛。

岚寒折骨:形容天气寒冷、阴霾。

褫气:指相互裸露身体,表示彼此坦诚相见。

冥霁:指天气突然转晴。

万物改观:指天气转晴后,万物焕然一新。

珑松:指形态优美的松树。

幽篁:指生长在幽深处的竹子。

缨络:指植物的枝叶缠绕在一起。

琮:指一种古代的乐器。

金奏石搏:指琮与石击相和,形容山林间的自然乐声。

木冰:指在寒冷的天气中,树木上结成的冰。

春秋书:《春秋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

五行志:指《五行志》是中国古代地理学著作之一,记载了中国各地的地理情况。

居僧:指住在山中的僧人。

葕阳:指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万山之中:指四周都是山的地方。

嚣尘沸响:形容周围的环境嘈杂喧闹。

扃人间:指难以进入人间。

屯烟佛照:指山中烟雾缭绕,如同佛光普照。

阴火之潜:指山中的火山活动。

勃郁烦冤:指山中的气氛压抑、烦闷。

溪回壑转:指山中的溪流弯曲、峡谷纵横。

蛟螭蠖蛰:指山中的蛟龙、螭虬、蠖蛰等神秘生物。

山鬼窈窕:指山中的鬼怪隐蔽、神秘。

腥风之冲动:指山中的风吹过来带有腥味。

震瀑之敲嗑:指瀑布水声轰鸣、震撼人心。

玄冥之所长驾:指神秘的玄冥之地。

群峰灌顶:指山峰高耸,云雾缭绕。

北斗堕脅:指北斗星落在山脉之间。

藜蓬臭蔚:指山中的草木散发出的气味。

焦原竭泽:指干旱的原野和枯竭的湖泊。

巫吁魃舞:指山中的巫师和魃鬼跳舞。

曜灵之所割匿:指神秘的曜灵之地。

怪松:指形态奇特的松树。

礜石罔草:指山中的石头和草木。

碎碑埋甎:指山中的古代建筑物残骸。

枯胔碧骨:指山中的干枯树木和骸骨。

仙宫神治:指山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

炳灵:指神灵显现。

高僧悬记:指山中的高僧留下的经文和故事。

冶鸟木客:指山中的鸟类和野生动物。

窅崒幽深:形容山中的环境幽深、神秘。

恒寒而无燠:指山中的气温一直很低,没有热度。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黄宗羲是明清之交的一位伟大思想家,他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他的著作中,游记也占据了一定的篇幅,比如《南巡日记》、《归田录》等。这里介绍的《过云木冰壬午望四明雪窦图记》则是黄宗羲的弟弟泽望所作,其中黄宗羲也曾题诗一首。 这篇游记以全景式的描写方式,展现了四明山过云地区的罕见景观——木冰的世界。通过作者的语言描写和塑造,读者仿佛亲临现场,置身一个晶莹剔透、神秘而奇特的地方。作者的语言幽默,诙谐,充满了生动的感性描绘,同时还融入了精致的细节处理,让人如同看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图画。 而最后的感慨,则显得更加神秘和意味深长,仿佛是随意的流露,又似乎包含着深刻的寓意。从黄宗羲的身世处境出发,我们或许能想象到类似的感慨,但是这也恰恰使得这篇游记更加具有文学和情感的深度。 总之,《过云木冰壬午望四明雪窦图记》以其细腻、磅礴和神秘的笔触,展现了一个美妙而奇特的景象,同时通过朦胧而又深刻的感慨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的余地。这也是黄宗羲及其弟泽望的文学魅力与历史意义所在。 赏析详情»


注释
注释如下: 1. 佚名:指《过云木冰壬午望四明雪窦图记》的作者未知。 2. 木冰:相对于普通的霜,它是由雨水直接冻结在物体表面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比较罕见。俗称“木介”,在古代诗词中属于比较常见的描写手法之一。 3. 壬午:农历天干地支纪年的一种表述方式,指1642年。 4. 四明:山名,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属于天台山支脉。 5. 雪窦:山名,位于浙江省奉化县西,为四明山的分支。 6. 雰:雾气。 7. 岚:山林的雾气,常常被用来形容山林环境的美景。 8. 禠:剥夺,使丧失。 9. 冥:黑暗、模糊不清的状态。 10. 篁:竹林、竹丛。 11. 缨络:串珠玉而成的装饰物,多用于颈饰。阙(缺)指空隙处。 12. 琤琮:玉石碰击时发出的声音。俯仰指高度的高低变化。 13. 金、石:指金属和石制的乐器,如钟、钹、磬等。 14. 愕眙:惊愕、惊讶的眼神。 15. 《春秋》成王十六年:“春王正月,雨(下)木冰。”记录了春王正月期间下过雨着冰的自然现象。 16. 五行:指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木属于五行之一,其寒性先天包容制造了冰雪。 17. 苦:指程度非常深、强烈。比如“苦寒”、“苦楚”等。 注释详情»


黄宗羲简介: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黄宗羲自幼聪颖,十四岁时考中秀才,后接受了宋学及明儒朱熹经学的影响。他十分重视实践和观察,在广泛阅读和深入研究传统经典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思考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问题。 黄宗羲曾发表过大量著作,其中包括《明夷待访录》、《山海经考异》、《春秋金谷塘文集》、《梦溪笔谈》等,涉及多个领域,堪称一代巨匠。他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被誉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据史书记载,黄宗羲于1695年8月12日去世,享年86岁。他的学术思想和多方面贡献对中国文化、哲学、历史和社会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