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垓下歌》是中国历史上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命词。此词作者佚名,但据传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决战前夕所作。这首歌以短短的四句话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容和感情,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和渺小而沉重的叹息。
首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概括了项羽叱吒风云的业绩。作为将门之子,项羽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胸怀大志,23岁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投入起义的大潮,成了诸路起义首领中妁佼佼者。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军队进行浴血奋战,奇迹般地灭了秦军主力,被各路诸侯推举为“上将军”。此后,项羽所向披靡,直至进军咸阳,自封为“西楚霸王”。这一句话表现了项羽的英勇和志向。
但从第二句“时不利兮骓不逝”开始,诗歌情感开始转向深沉和忧伤。这一句话表明项羽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不利,并且他深意乌骓马也力竭,象征着自己时代的结束和自己的失败。这启示我们,即使是英雄也无法逆势而为,必须审时度势。
第三句“乘舆中道,谁知其妙?”表达了项羽对人生的迷茫和不解,他曾经高傲自大认为自己可以取代秦始皇统治天下,但最终却在反秦战争结束后不久被汉军所败,身败名裂。这呼应着中国古代许多英雄的悲剧结局,凸显出人的渺小和无常。
最后一句“当此之时,彼何人哉?”唤起了项羽对自己的虞姬的思念,暗示自己将会自刎,表现出这位英雄的悲壮结局。整首诗以其独特的音韵美感和夸张的写法,表现出中国古代英雄主义的精神,留下了永恒的印记。同时,这首诗也呼吁人们要审时度势、珍惜当下,不盲目自大,避免走向失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