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快上西楼赏月,担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挡,不够明朗。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
注释:辛弃疾在这里是借用了《唐诗三百首》中的《登高》一诗,其中“快上西楼”的“西楼”指的是官府的高台,可在楼上饱览远望。同时也可以将“西楼”视为意象,用以象征追求高远理想的“高台”。
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
注释:辛弃疾借用了“玉斧”这个形象比喻,将月亮比喻为一个被修整过的、光洁无瑕的玉器。
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孤冷凄寂时有没有愁恨?应该有很多白发。
注释:嫦娥是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女,在月宫中孤独守护月亮。这里,辛弃疾以嫦娥之口,表现了月宫里的凄凉和寂寞,呈现出了一个妇人思夫、思家的形象。
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
注释:这里描述的是辛弃疾过去的欢乐时光,歌舞升平,万籁俱寂的夜晚,由长袖善舞的佳人和清歌悲咽的佳人所演绎的场景。
叹明月十有八九悖人心意,总是圆时少、缺时多。
注释:此句表现了明月之于人类情感的复杂性。明月常常与人们那不经意的离合、别聚相连,故圆时虽好,但圆缺交替,心中总是不能真正满足。
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我欲化离恨为聚欢,待人归时再细细倾诉。
注释:辛弃疾在此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不甘,同时也展现出他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他希望明月能够永远圆满,而人类的情感却很难实现长久相聚。他表示愿将离别的情感化为相聚的欢喜,待朋友归来再细细倾诉。
诗文: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