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的赏析一

赏析一
《太常引》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豪放的政治词作。词人辛弃疾在这首词中,以神话传说为支撑,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强烈要求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抱负。 上片词人通过“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他对众多抗金失败的历史先驱们的怀念和敬意。词人借用嫦娥奔月、桂树升天的神话,来寄托他的理想和个人情感。词人诉说了自己曾经的抗议,但又因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的历程,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失土的忧虑和对于中原荣耀的憧憬。 中叶词人流露出他痛苦和深刻的内心体验:“数声新雁过远津,高楼月小空悠悠,问谁今夕有钱帛?造化弄人才一头。” 词人使用的写景手法,表达出他的孤独和怀念,雁过远津、高楼月小,凸显了夜色里的孤寂和无望。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对于现实的不满,对于弄人的造化的感叹。 下片的“不与秦塞通人语,黄河阴山断人肠。梅花疑似雪,菊点愁无限。年年今夜,疑似重阳。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此段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衰落的思考和不满。辛弃疾用梅花和菊花来暗示着此时的时局和颓势,在无奈之间泛起了重阳之夜的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让辛弃疾更加强烈地表达自己对于中原失土的担心和不甘。 总体来说,《太常引》是一篇表现辛弃疾强烈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借助神话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于国家、民族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思考和不甘,是一篇充满历史感和现代感的政治词作。


诗文: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咏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