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介绍的是一首由佚名创作,辛弃疾任命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时所写的词作品。根据《宝庆会稽续志》,辛弃疾是在嘉泰三年六月十一日到任的,并于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奉召赴临安,次年春改知镇江府。因此,他写下这首关于“蓬莱阁”的词作品,肯定发生在嘉泰三年的下半年。
此外,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感慨。以自然喻人世,以历史比现实,托物言志,寄慨遥深。其中,作者使用了西风、冷烟寒树等自然景象,描绘出秋天的凄凉和寂静之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借助蓬莱阁、秦始皇和大禹等历史人物和地理景观,辛弃疾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既有对历史名将陈胜吴广的怀念和向往,又有对于人生的感伤和无奈。
此外,在清代,词家们研究辛弃疾的词作品时也特别注重其含蓄和深意,认为“词贵意藏于内,而迷离其言以出之”,并在实践中避免语言过于浅显或过于直白。因此,这首词作品以其深刻含义和细腻的语言风格,被视为怀古抒情之作的经典。
诗文: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去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