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渔父》是一首非常著名、有代表性的词作,古往今来,有很多篇以“渔父”为主题的词作,但其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则是唐人张志和的《渔父》与柳宗元的《江雪》。
这首词以“海滨蓑笠叟”五字开头,点出了地点和人物。接着,作者通过“驼背曲,鹤形臞”二句对“渔父”的形象进行了具体刻画,将他描绘成一个瘦骨嶙峋的老汉,颇有调侃的意味。然而,在“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的赞美之中,又展现了渔父背后的高尚品质。
随后,作者提到了任公子和龙伯氏,表现出了“渔父”在历史传说中的重要地位。据传,任公子特制了一竿大钓长绳,以五十头牛为饵,钓得大鱼,将其晒干切片,让广大地区居民都能够吃到鱼肉;龙伯氏也是古代神话中的著名渔父。
整首词作通过对“渔父”这一形象的描述,展现出了作者对自我的认知和对世界的感悟。渔父既有孤傲冷峻的一面,也有平和闲适的一面,体现了作者的自我形象和内心情感的复杂性。同时,通过描绘渔父历史传说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重视与敬仰。
总之,《渔父》这首词作在语言上精练简洁、意境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诗文: 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臞。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又说巨鼇吞饵,牵翻员峤方壶。
磻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被西伯载归,营丘茅土,牧野檀车。世间久无是事,问苔矶痴坐待谁欤?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指着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