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永遇乐》是一首平仄两体的词调,仄韵源于柳永的《乐章集》,入“歇指调”中;而平韵则起源于陈允平的《日湖渔唱》,自注:“旧上声韵,今移入平声。”全词共104字,前后片各11句四仄韵。在淳祐五年,也就是1245年,作者佚名所作此词时已经46岁了。
词中表现了作者在秋天的黯然心境,借助秋风秋雨的场景来突出这种感受。例如“风拂”三句以秋风拂过瑶琴上的灰尘为象征,暗示作者内心的忧虑和无奈;“缓酒”三句则描写了作者孤独饮酒、听雨的情形,强调了他在节日里的孤寂感;“铜华”三句通过镜中之人满脸愁云密布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离乡别亲的不舍和惆怅;而“青楼”三句则流露出对旧日时光的怀念与留恋。
整首词以凄凉、孤独为主旨,通过描写秋风秋雨的景象及相关的人事物,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苦闷和感伤,体现出一种悲壮的情感气氛。同时,词中运用了琴徽、孤灯、镜中之人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来加强情感的表达和感染力,使整首词具有深刻的意境效果。
诗文: 风拂尘徽,雨侵凉榻,才动秋思。缓酒销更,移灯傍影,净洗芭蕉耳。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
青楼旧日,高歌取醉,唤出玉人梳洗。红叶流光,苹花两鬓,心事成秋水。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