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甲辰七夕的鉴赏

鉴赏
这篇鉴赏的文章以唐代教坊曲《凤栖梧》(也称《蝶恋花》,又名《鹊踏枝》)为主题,介绍了该曲的作者、创作背景、曲调结构及其表现的意境。 曲名“凤栖梧”指的是凤凰栖息的梧桐树,在此曲中,它象征着爱情和相聚之地。这首曲子的作者佚名,但是通过后来的研究发现,这首曲子曾出现在唐代的《乐章集》和《张子野词》中,并被归入“小石调”。此外,它还出现在元代的《清真集》中,并被归入“商调”。唐代词人赵令畤也有写过一篇联章作品,名为《商调蝶恋花》,并被归入“鼓子词”。 整篇文章将这首曲子分成了上下两片,每片五句四仄韵,共计六十个字。上片描写了园中的桂花和高树,以及七夕晚上的新月,表现了词人对于美好的相聚和爱情的向往。下片则深刻展现了词人无奈的心境,他渴望与苏姬在七夕团聚,但无奈身处异乡,只能在梦中想象和期待,最终也只能以几句悲怆的感慨作为结尾。 整首曲子的曲调结构比较复杂,属于“双调”,但是它的语言表达简练,意境深刻,用词质朴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爱情和离别的气息。总之,这首曲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感人肺腑的佳作,被广泛传唱并深深地刻入了人们的心中。


诗文: 开过南枝花满院。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高树数声蝉送晚。归家梦向斜阳断。
夜色银河情一片。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陈迹晓风吹雾散。鹤钩空带蛛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