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首词的创作背景。公元1213年(宋宁宗嘉定六年),吴胜之担任湖北运判兼知鄂州,这年八月,金国内乱,金右副元帅赫舍哩执中废完颜永济而立宣宗完颜珣。随后,宋遣真德秀使金,吴胜之可能是其中的副使。据此可以推断出,吴胜之当时正忙于一项重要的外交工作。
在此期间,他的好友戴复古想要为他送行,策划了一场别具意义的宴会。这场宴会是在当时已毁的黄鹤楼所在的武昌黄鹤山上举办的,时间是重九登高的这一天。戴复古赠送给吴胜之的礼物是一阕词,即《龙山行》。
这首词虽然表面上是为吴胜之送行而写,但实际上却充满着诗人对于时局的关注和思考。在金国内乱的背景下,戴复古用诙谐、幽默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朝廷外交政策的不满和担忧。他认为,爱国志士不应该屈从于朝廷的压力,而是要坚持自己的追求和信念。
因此,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不仅仅是吴胜之的出使金国的送行宴会,更是一种文化背景下对于时局和国家命运的反思和探索。这种反思和探索一直贯穿于宋代文学的创作中,成为了当时文人学士们常常谈论的话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