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这首词是一首饱含慷慨悲愤的抒情诗,描绘了代王夫人王清惠北行途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亡国之痛和敌人的仇恨、自我坚守的决心。作者通过运用多个典故,将王清惠的遭遇与历史上其他悲壮事件相提并论,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上片写塞外的荒凉和王清惠被掳北行的痛苦,通过姚黄被挖、琵琶自语、金铜仙人被拆迁等典故凸显出灭亡的残酷和不幸。下片则表现出对敌人的强烈仇恨和绝不妥协的决心,通过国破家亡、昭阳殿、铜雀台等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民族气节的高度敬重。
整篇词语言华丽、典故丰富,通过对历史上的经典故事的融合,在激发读者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敌人的坚定斗志。这实际上也是文天祥自己生死不渝的民族气节和顽强斗志的表现。因此,这首词展现了作者领袖风范、坚定信仰和爱国情怀,具有深刻的政治寓意。
诗文: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