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渑池寄子瞻兄的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所作,但作者的真实身份已无从考证。在自注中,苏辙提到自己曾与朋友子瞻共同前往某地访僧,过宿县中寺舍时,题写了老僧奉闲之壁,因而引发了他对于过往经历的回忆和思考。他曾在年轻时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虽未到任,但此次经过渑池,又有访僧留题的经历,这使得他在诗中写下了“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的感叹。这些经历或许是偶然,也或许是必然,但它们都深深打上了印记,成为他心中的记忆。 诗中表达了作者怀旧回忆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即将离别的兄长的难舍之情。第一句就道出了“相携话别”在郑原上的场景,他们共同担心前路艰难,惧怕雪泥。而“怕”字则包含着两重意义:人生道路确实艰难,又有一份无可奈何之感。因此,整首诗凝结了作者对于过往的回忆,对于现在和未来的感慨,以及人生的感叹。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读来让人不禁感叹岁月易逝,兄弟难舍之情又让人感到温馨。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对于人生的思考,更是对于亲情的深沉体会。


诗文: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