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上东门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描写了一个失意沉沦的文人和他内心的苦闷。根据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汉末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而在东汉末年,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得最尖锐的时期,同时也是政治上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一批官僚和平日敢于议论朝政的大知识分子,接连地受到杀戮和禁锢。卖官鬻爵,贿赂公行。东汉王朝崩溃的前夕,政治上的腐化和堕落已达到顶点。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士人更是没有出路。同时这又是黄巾大起义的暴风雨即将到来的时候。都市情况混乱的另一面,则是农村的凋残破落。东汉政权的建立,实际并没有安定几十年,就不断地发生农民暴动。随着土地兼并的剧烈,苛捐杂税的增加,到了汉灵帝刘宏时代,广大人民的生活已陷入绝境。家园的残破,时代的扰攘,安定生活的不可能实现,正当职业的无法取得,使这批脱离生产的知识分子们陷于有家归不得的境地。 因此,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很多脱离生产的知识分子们都感到失落和无措。他们既不能走上政治舞台,也无法依托自己的劳动生活来维持生计。而这首诗,正是这种失意沉沦文人的心理反映,描绘了一个文人在废墟之中孤独伫立的场景,并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无奈。整首诗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股愁绪与无奈,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深忧虑与无奈。


诗文: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