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舟中作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七律《燕子来舟中作》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大历五年(770年)所作。当时,杜甫遭受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和身体折磨,多年的颠沛流离让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头发几乎全白,左耳失聪,身患肺病、糖尿病和风疾等多种病症。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带着家人漂泊在长江湘江之间,没有固定住所,过着随波逐流的生活。这种压力和不稳定的生活让杜甫产生强烈的乡愁和思乡之情,故乡和京华成了他最执着的情感。 春天燕子回来筑巢,经常落在杜甫的船上。这种情景在当时司空见惯,但对于杜甫来说却极具象征意义。乡愁和流浪不幸将他迫到如此苦境,燕子回归故乡的行为,让他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在这个背景下,杜甫创作了七律《燕子来舟中作》,抒发了他在漂泊中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这篇诗歌通过描绘船上的燕子活动、湘江上的美景,表达了杜甫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和渴望。整首诗虽然语言简单流畅,却蕴含着极深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是杜甫优秀的代表作之一。


诗文: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