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首送别诗的作者是佚名,写于唐朝总章二年(669年)到咸亨二年(671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著名文学家王勃旅居巴蜀期间的创作时期。
王勃在巴蜀期间,与当地的文化名流交往甚密,这些人包括杜牧、李白、杜甫等诗人。他们经常聚会交流,诗歌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的媒介。
这首诗与其他江边送别诗相似,描述了在渡口亭子里与离别的客人分别的情景,以及难舍难分之情。王勃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如长江、大山、烟雾、月亮等元素,塑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别离之情的探思。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也是王勃在巴蜀期间所写的送别诗歌,与这首诗相互参证,共同构成了王勃旅居巴蜀时期创作的珍贵遗产。
总的来说,这首送别诗是王勃在巴蜀期间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风格,更是展现了王勃独特的才情和审美风格。
诗文: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