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舟者歌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描述了隋炀帝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和推行苛政的情况。隋炀帝聚合历代北朝的残余势力,统一了中国南北,壮大了中央集权,但他的治理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隋炀帝即位后,他盛极一时,想要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和实力,于是开始大兴土木,修建东都洛阳和多个离宫。为了加强国境防御,他还增筑了长城,使得百姓不堪重负。除此之外,隋炀帝还发动了对亚洲东北部吐浑和高丽的战争,并沿江而下,驱使船工拉纤,使得民力枯竭。 这些劳役和横征暴敛加上不断升级的战争,导致社会生产和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人民深受其害,生活条件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挽舟民夫们感同身受,创作出了这首民谣,表达民众对苛政和生存困境的愤慨和不满。 总之,这首民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反映了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对于政治制度、社会治理和人性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诗文: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