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舟者歌》拼音译文赏析

  • wǎn
    zhōu
    zhě
  • [
    suí
    ]
    míng
  • xiōng
    zhēng
    liáo
    dōng
    è
    饿
    qīng
    shān
    xià
    jīn
    wǎn
    lóng
    zhōu
    yòu
    suí
    dào
  • fāng
    jīn
    tiān
    xià
    liáng
    xiē
    xiǎo
    qián
    sān
    qiān
    chéng
    shēn
    ān
    bǎo
  • hán
    zhěn
    huāng
    shā
    yōu
    hún
    yān
    cǎo
    beī
    sǔn
    mén
    neì
    wàng
    duàn
    jiā
    lǎo
  • ān
    nán
    ér
    fén
    zhǔ
    shī
    yǐn
    hún
    huí
    bái
    guī

原文: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描述了隋炀帝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和推行苛政的情况。隋炀帝聚合历代北朝的残余势力,统一了中国南北,壮大了中央集权,但他的治理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隋炀帝即位后,他盛极一时,想要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和实力,于是开始大兴土木,修建东都洛阳和多个离宫。为了加强国境防御,他还增筑了长城,使得百姓不堪重负。除此之外,隋炀帝还发动了对亚洲东北部吐浑和高丽的战争,并沿江而下,驱使船工拉纤,使得民力枯竭。 这些劳役和横征暴敛加上不断升级的战争,导致社会生产和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人民深受其害,生活条件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挽舟民夫们感同身受,创作出了这首民谣,表达民众对苛政和生存困境的愤慨和不满。 总之,这首民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反映了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对于政治制度、社会治理和人性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的文本是一首无名氏创作的古乐曲,其创作时间为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16年),当时隋炀帝第三次下江都。这首乐曲是当时挽舟民夫所唱的歌曲,通过它可以看到当时人民对暴政和生活困难的不满情绪。 这首歌词表达了人民群众深深的痛苦和被压迫的感受。歌中描绘了当前社会的困境,特别是隋朝政府的无能和不作为,使得老百姓们深受其害。同时,这首歌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控诉当时的统治者对于普通百姓的漠视和无情。 在歌曲中,无名氏借用了生动而感人的文字描绘出现实的严峻和艰难,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当时的困苦生活,煽动人心,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些问题,并对不幸的人们伸出援手。 总之,这首歌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深层含义的作品,形象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民的心声。其表现手法深刻而感人,让人们不禁为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不幸感到黯然。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我的哥哥去东征高句丽,已经在青山下活活饿死。我今日为皇帝龙舟拉纤,被困在这千里长的隋堤。现如今普天下正闹饥荒,一路上已没有多少粮米。望前方还有长长的路程,如何能平安地返回故里?荒沙中的寒骨令人哀叹,幽魂野鬼在荒草中悲泣。家中的妻子在日夜哀伤,高堂二老不见儿的影子。怎能遇到一位侠义之人,怜悯这不知姓名的尸体。引领这个孤魂返回故乡,背负这白骨回到家中去。 【注释】 东征:指征讨或进攻东方的战争。 高句丽:古朝鲜时期的一个王国,位于今天朝鲜半岛东北部。 青山下:指青山脚下。 拉纤:一种以人力拖动船只前行的方式。 隋堤:隋唐时期的运河,全长2230公里,是中国古代人工运河的代表作之一。 饥荒:指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导致的粮食短缺和大量饥民的现象。 荒沙:指荒芜无人的沙漠地区。 孤魂:失去家族支持或无法得到安息的亡魂。 白骨:指已经腐朽的尸骨。 译文及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 隋朝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