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州巴歌》拼音译文赏析

  • mián
    zhōu
  • [
    suí
    ]
    míng
  • dòu
    shān
  • yáng
    píng
    shān
    bái
  • xià
    bái
    lóng
  • zhī
    juàn
    èr
    zhàng
  • bàn
    shǔ
    luó
    jiāng
    bàn
    shǔ
    xuán

原文: 豆子山,打瓦鼓。
扬平山,撒白雨。
下白雨,取龙女。
织得绢,二丈五。
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相关标签:咏物

译文及注释
豆子山,敲打着瓦鼓。
扬平山,洒下白雨。
下着白雨,寻找龙女。
织成的绢,长达二丈五。
一半属于罗江,一半属于玄武。
注释:
豆子山:指南京市江宁区境内的豆子山,是南京市的著名景点之一。

打瓦鼓:指南京市江宁区境内的瓦鼓山,山上有一座古代的瓦鼓塔,因此得名。

扬平山:指南京市江宁区境内的扬平山,是南京市的著名景点之一。

撒白雨:指雨水下得很大,像白色的雨幕一样。

龙女:传说中的神仙女子,常被描绘成美丽的女子,有时也被称为“龙妹子”。

织得绢:指织成了一匹绢布。

二丈五:指绢布的长度,约为5米。

罗江:指南京市境内的罗江,是南京市的一条重要河流。

玄武:指南京市境内的玄武湖,是南京市的著名景点之一。


译文及注释详情»


品评
本文介绍了一首描写瀑布的古代民歌,作者佚名。整个诗篇采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使得具象的描绘更为生动形象。 首先,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瀑布的来路。通过描述从豆子山到扬平山的溪涧流水声,“象打鼓似的”,再到流水撞击石块时“溅起的水点象下雨一样”,凭借着想象力和形象化的语言,让人仿佛置身于水流之间,感受到水滴和石头碰撞的声音。这些比喻运用恰当,立体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汹涌和冲击力。 接着,作者通过比喻延伸出了瀑布的意象。他将这怒涛汹涌的瀑布比作娶新妇,因为全身散发着羞涩的气息;又将瀑布与龙女相比,因为龙女常常在雨中出现,而瀑布水滴如雨,所以与龙女脱不了干系;最终,作者将龙女引申为织绢,而这条瀑布便是织成的绢。这些比喻运用灵活,类比巧妙,使得瀑布的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最后,作者再次通过比喻交代了瀑布的去向。他将瀑布一半流到罗江县,一半流到玄武县,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完成了全篇诗歌的叙事。 总之,本诗采用了主动形象的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瀑布的汹涌、惊险和美丽,且情感饱满、意蕴深远。同时,这篇古代民歌也表现出了民歌独特的风趣和想象力,是一首极具艺术价值的佳作。 品评详情»


注释
以下是对内容的整理和补充注释: 1. 作者佚名,出自唐代。 2. 绵州:今为绵阳县,位于四川省北部。 3. 豆子山:也称豆圌山,位于绵阳市中心区南部,海拔达到了1018米。 4. 扬平山:未详,可能是地名或山名。 5. 罗江:既是县名,在四川省北部;又是水名,位于罗江县东部,流经眉山市和资阳市,最终汇入长江。 6. 玄武:古县名,即今四川省中江县,玄武山(亦称清平山)位于该县北面,夹江和什邡两市之间,海拔约1300米。 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 隋朝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