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白华》是《诗经》中的一首反映古代中国婚姻制度下女性不平等地位和弃妇命运的诗歌。诗歌讲述了申后被黜为庶民、被爱人遗弃的悲惨故事。诗人通过对申后身世和命运的描写以及对自己所遭受的痛苦的感慨,展现了弃妇的命运以及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婚姻观念和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据《毛诗序》和朱熹的《诗序辨说》,这首诗歌可能是周人为抨击幽王对申后的不公而写的。此外,《诗经》中保存的众多弃妇诗反映了古代中国婚姻制度下女性的困境。在当时的社会,女性地位非常低下,如果嫁错了人,就会被遗弃和辜负。这种社会现象,反映了古代中国男女不平等和文化落后的局面。
在诗歌中,诗人使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形象,如“白华”、“菅草白华”和“茅草之白”,富有美感的音韵和形象,体现了古代中国诗歌的深邃和华丽。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申后单纯、美好而又悲惨的形象,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她的遭遇和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歌也反映了古代中国诗歌在审美上的特点,即强调修辞艺术的运用和意象的表达。
总之,《白华》作为一首优秀的叙事诗,在历史和人文内涵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揭示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婚姻观念和不公平的婚姻制度,也展现了古代中国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诗文: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