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生于西周的初年,因此推测此诗创作时间为春秋时期。此时,虽然中国处在战国时期前的动荡时期,但是春秋时期是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峰,文学、音乐、哲学等领域都有较大的发展。所以,这种以抒发民间真情实感为特征的反映社会现实的抒情诗在当时流传很广。 根据《毛诗序》,这首诗句作者为谭国大夫,但关于他的姓氏、经历和生活年代等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只能根据诗句进行推测。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身为东方旧属国大夫,对于被征服的东方人民的困境感同身受,并对周朝通过修筑“周道”对东方人民进行掠夺的行径表示极度的不满和反感。因此,可以想象,作者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思想家,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周朝的暴政和国家统治者对于民众的剥削和压迫,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愤和愤慨。 总之,《大东》这首抒发东方人民反抗压迫的情感和反对周朝统治者暴政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现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文: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薪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