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佚名,被认为是在西周将亡之时创作的。这首政治怨刺诗的怨刺对象是周幽王,他是周朝的最后一位君王。在诗中,出现了“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的预料之词,预示着周朝将要覆灭。根据《毛诗序》的记载,“大夫刺幽王也”,这首诗可能是一位大夫刺幽王的作品,而且三家诗都没有对此产生不同意见。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代表了古代中国王朝的黄金时期。然而,在周幽王的统治下,周朝进入了衰落期。幽王沉溺于宴乐之中,荒淫无度,经常忽视国家大事,导致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状况恶化。这种情况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反抗,也导致了周朝的衰落和覆灭。
这首诗歌作为一首政治怨刺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人们的不满情绪。它揭示了周幽王统治下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表达了人们对时代的失望和不满。此外,这首诗歌呈现出了古代中国知识分子艰难的处境,也反映了他们在这种背景下的心路历程。
总之,这首政治怨刺诗的创作背景是西周王朝的衰落和覆灭,以及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不安。这首诗歌通过对周幽王的讽刺和批评,反映了人们对当时政治和社会情况的不满情绪,并为后人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
诗文: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惸惸,念我无禄。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天之杌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终逾绝险,曾是不意。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婚姻孔云。念我独兮,忧心殷殷。
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哿矣富人,哀此惸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