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羔裘》一诗是我国古代经典诗歌之一,作者佚名。此诗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桧国君主治国不道的不满和忧虑。
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首章“羔裘逍遥,狐裘以朝”描绘了桧国君主的穿着,但言语间充满感情色彩。这种反差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焦虑。钱澄之曾指出:“‘逍遥’为急务,‘以朝’在所缓。”这说明即便是身处盛世的大国之君,也不能忽视礼仪规范和国家大事,更何况桧国“国小而迫”,周边大国正虎视眈眈,存亡生死危在旦夕。这种无法自知、麻木不仁的态度,让人不禁心生忧虑和焦虑。
第二章的诗意与第一章相同,但回环往复中更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国之将亡、桧君仍以逍遥游宴为急务的幽远绵长之恨。在此,作者借用了“羔裘”和“狐裘”这样的穿着象征,表达了他对于桧国大臣因桧君治国不以其道被迫离去后的愤怒和伤感。
整首诗潜藏着深刻的社会思考和历史哲理。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蕴含着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表达了他对统治者的期望,呼唤良善、智慧、清明的政治领袖。他饱含矛盾和忧虑的诗情,令人深感动容,也引起人们反思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