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这首佚名诗的三章,每章都以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开篇。作者先以“苓”、“苦”、“葑”三种习见之物为引,从而引出自己的理念:“人之为伪言”“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亦无从”。通过这样的手法,诗人深刻地表达了对伪言的厌恶和警醒。
在第一章中,“采苓采苓,首阳之颠”,诗人借“苓”之名,用“先言他物”的手法引出下文,强调伪言之虚假和事实之真实。第二章则以“苦”为引,描述了伪言所带来的恶果和不可置信之处,“苟亦无信”、“苟亦无与”等语意递进,更加强化了伪言不可靠的本质。第三章则以“葑”为引,表达了对伪言教唆的不屑和警告,再次叮咛世人要远离伪言之害。
此诗句句入神,字字尽显诗人对伪言的反感和态度,语意层层递进,思想深邃,声调悠扬优美。詹瑞文先生在其《诗经学概论》中曾言:“本章(指此诗)在《诗经》之余,可谓反伪言盖世之作矣。”这也是对这首佚名诗的高度评价。
总而言之,这首诗以三种习见之物为起兴,引申出对伪言之“无信”、“无与”、“无从”的厌恶和反感,强调了伪言的虚假性和危害性。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呼吁世人要远离伪言,保持理智和清醒,理直气壮地面对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诗文: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