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生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葛生》这首诗的作者佚名,是一首古诗歌,写于春秋时期晋国献公时期。诗歌主旨是表达对战争的悲痛和对征妇孤苦无助的同情。据《毛诗序》,此诗的写作目的是刺献公好战而致使国人伤亡。因为献公好战,使得国家经常打仗,导致国人伤亡惨重,很多妇女失去了自己的丈夫,成为征妇子,在家里独自承受着痛苦和孤独。作者用“葛藤生长覆荆树,蔹草蔓延在野土”联想到了征妇孤独无助的现实,运用“角枕”、“锦衾”等古词来写死者的安葬,表达了深切的悼念之情。同时,此诗也着眼于人性,描绘出征妇的悲惨命运,表达对她们的同情和关注,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此外,对于此诗的理解还存在着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它是一首普通的悼亡诗歌,而不是针对献公战争的批判之作。这种观点认为,从诗歌中的“角枕”、“锦衾”、“亡此”、“于域”等古代习俗和语汇可以证明此诗的主题是悼念死者。不过,无论如何,此诗以其深刻的人性关怀和悼念亡者的情感,成为了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为后世诗人所推崇和引用。


诗文: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相关标签:诗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