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驱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关于中国历史上一对著名的夫妻文姜和齐襄公的讥刺,作者是佚名。《毛诗序》记载,齐襄公没有遵循礼义,经常游荡于京城,与文姜保持不正当的关系,把他们的罪行暴露在广大百姓面前。方玉润则认为,这首诗描绘了文姜的罪行,虽然没有直接控诉齐襄公,但由于齐襄公也参与了这种淫乱行为,因此可以通过文姜来抨击他。 根据《春秋》的记载,文姜在鲁庄公二年(公元前692年)、鲁庄公四年(公元前690年)、鲁庄公五年(公元前689年)和鲁庄公七年(公元前687年)都曾与齐襄公会面。这表明文姜在其丈夫鲁桓公去世后仍然坚持不懈,并与齐襄公多次保持不正当的关系,而鲁庄公也未能制止这种行为。因此,人们开始将诗歌用作讽刺文姜与齐襄公的工具。 这首诗中有许多联绵形容词,如“薄薄”、“济济”、“濔濔”、“汤汤”、“滔滔”等,这些联绵形容词通过押韵的方式,使整首诗读起来像是一首优美的歌曲,同时也加强了诗歌的鲜明感。此外,诗中描绘了马车疾驰的声音、四匹纯黑的骏马等形象,强化了文姜和齐襄公的罪过,并抨击了他们淫乱的生活方式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举止。 总之,这首诗是一首思想精深的文学作品,也是历史的见证和警讯。它捕捉了文姜与齐襄公淫乱行为的精神实质,以及人们对于这种行为的不满和憎恶。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公众人物行为的高度关注和深入反思。


诗文: 载驱薄薄,簟茀朱鞹。
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
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
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
鲁道有荡,齐子游遨。


相关标签:诗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