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来自于《毛诗注疏》和其他有关文献记载。据《毛诗注疏》的解释,这首《卷耳》诗是一位后妃表达怀念丈夫的情感之作,同时也传达了女子应该协助君主选拔贤能审慎领导下属的思想。这首诗意蕴含深刻,不仅展示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社会中家庭、尊重人才、崇尚忠诚等价值观。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文献对这首诗的背景进行了推测和传说。据余冠英《诗经选》所述,这首诗是一位女子怀念征夫的产物,表达了她对未归之人的思念和牵挂。而陈子展《诗三百解题》则认为,《卷耳》诗是岐周大夫于役中原时,他的妻子因思念之情而作。这些推测和传说虽然不一定准确,但也从侧面证明了这首诗歌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总之,《卷耳》这首古代诗歌,无论是从什么角度来看,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中家庭、妇女、人才选拔等多个方面的文化现象,并且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深邃思考和细腻感悟。
诗文: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寘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