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首小令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大片国土被金国侵占,南宋朝廷却不仅未能奋起抗争,反而安于偏安一隅,沉湎于文恬武嬉、歌舞升平、及时行乐之中,对于国家的危局置若罔闻。此时,词人张可久处在沉闷的下僚生活中,他用山水之乐和声色之娱来排遣内心的困顿和愤慨。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可久写下了这首小令。这首小令是一个怀古的情感表达,借助对于两位美人昭君和西施的怀念,来谴责南宋王朝的偏安亡国。他以怀古的方式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借古喻今,通过揭示历史中的种种不幸和悲剧,来反映当时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和不满情绪。
据参考资料显示,这首小令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唐宋词体裁中的一种流派,代表了南宋词的高峰之一。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首小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还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
诗文: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怀。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