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桥晚望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孟郊的这首诗《登科后》约作于唐德宗元和年间(806年),当时他随河南尹郑余庆一起从事水路转运工作。据考证,孟郊曾担任过河南尹的幕僚,而此次随行的目的是参与国家垦荒事业。在这段旅途中,孟郊可能经过洛阳城,被叶落枝秃的榆柳和平静的楼台亭阁所吸引,感受到了大地的宁静与温馨。同时,在明月的照耀下,他又发现嵩山上皑皑白雪的美丽与壮观。 这首诗是孟郊游历途中所作,描写了秋日景色和自己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冬季的沉寂和静谧,表达了自己在漫长旅途中的安宁感受,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在登科之后的感慨。这首诗以写景状物、摹情写人的手法,显得十分自然、贴近,而且字字珠玑、意境深远,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佳作。 总体来看,孟郊所作的《登科后》不仅是一篇学子追求进步、成功后的感慨之诗,也是一首对自然美的赞美之作。而他在写作时的旅行背景和心路历程,更为这首佳作增添了些许深度和情感色彩。


诗文: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