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荆轲的译文

译文
燕国和秦国势力对立,燕太子丹为此深感忧虑。他决定用樊於期的头颅作为信物,实行刺杀秦王的短视计划,让荆轲带着匕首前往秦国。整年里卑躬屈膝,奉养荆轲,而此时人民面临屠戮的危险,军事形势十分紧张。微言大义激起樊氏的强烈不满,樊於期献出了自己的头颅。荆轲怒气冲冲地辞别了燕国首都,北风中传来曲调悲怆的歌声,易水送别的场景壮烈感人。祭拜天地后登车挥鞭驶向秦国。将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交给秦王,并在其面前打开燕国地图献上土地。忽然电光闪耀,可惜拿起匕首的人并不是行家,他心慌意乱。原本锐气十足的他,在关键时刻却犹豫不决。突然出现一道长虹横贯太阳,匆忙中他还是自己遭到了诛杀。秦王一怒之下发动讨伐燕国的战争,号召声如风雷贯耳,秦军向燕地进攻。燕王为讨好秦国斩掉了太子丹,但也被追逐到处奔波,无处安身。秦军攻占城邑,铲平宫观和官署,残杀燕国亲姻家族。最初为了消除灾难而着手行动,最终却引发了更大的灾难。秦国兼并依靠欺骗之力,与讲信义的齐桓公大相径庭。不能仿效勇士曹沫劫持齐桓公的故事,这样做既有勇无谋又十分愚蠢。流传于世的历史事件本来就存在许多错误,太史公早已从秦侍医夏无且那里听到了叹息声。


诗文: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