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燕秦两国不和睦,太子已被废黜。千金献计策,荆轲手持匕首前往。
多年来追求私欲,军势已经看到屠杀。微言激起深藏的怒火,怒目离开燕都。
北风吹动易水,荆轲挥舞酒杯奋勇前行。献上怨恨的信函,开启了征服之路。
荆轲目光炯炯,手握匕首决绝果断。他的计划多么精妙,但在关键时刻却犹豫不决。
长虹划破白日,荆轲匆忙中反被杀害。他挥剑怒斥,风雷助威呼。
他的慈父被迫断送儿子的首级,荆轲的尸体无处安放。七族被屠杀,台观也被烧毁。
开始时期的忧患已经平息,但最终却引发了灾祸。秦皇的本性是欺诈的,与桓公的行为截然不同。
荆轲为何要效仿曹子,实际上是勇敢而愚蠢。历史上的传说往往是错误的,太史却无法证实。
注释:
燕秦不两立:指燕国和秦国之间的敌对关系。
太子已为虞:指燕国太子被废黜,被流放到虞国。
千金奉短计:指荆轲为了刺杀秦王而接受了燕国的千金重赏。
匕首荆卿趋:指荆轲手持匕首前往刺杀秦王。
穷年徇所欲:指荆轲为了完成自己的目的,不惜花费多年时间。
兵势且见屠:指战争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可能会有大规模的屠杀。
微言激幽愤:指荆轲的言辞虽然不大,但却能激起燕国人的愤怒。
怒目辞燕都:指荆轲在燕国的官员面前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朔风动易水:指荆轲在易水边等待时,朔风吹动了水面。
挥爵前长驱:指荆轲手持酒杯,前往刺杀秦王。
函首致宿怨:指荆轲为了报复秦国,将自己多年的仇恨写在信中。
献田开版图:指荆轲向秦王献上一幅地图,以此引诱秦王前往易水边。
炯然耀电光:指荆轲的眼神闪耀着电光,显得非常锐利。
掌握罔正夫:指荆轲手握匕首,准备刺杀秦王。
造端何其锐:指荆轲的计划非常周密,准备得非常充分。
临事竟趑趄:指荆轲在刺杀秦王的关键时刻,却出现了犹豫和迟疑。
长虹吐白日:指荆轲的匕首在阳光下反射出一道长虹。
仓卒反受诛:指荆轲在刺杀秦王失败后,被秦国官兵追杀并杀死。
按剑赫凭怒:指荆轲在被追杀时,手握剑,怒气冲天。
风雷助号呼:指荆轲的怒吼声和追杀他的官兵的脚步声,像是风雷一般。
慈父断子首:指荆轲的父亲因为他的行为而被秦国处死。
狂走无容躯:指荆轲的尸体被秦国官兵肢解,无法安葬。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指秦国为了报复燕国,屠杀了燕国的七族,并焚毁了燕国的台观。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指荆轲的行为虽然解决了燕国的忧患,但最终却引发了更大的灾祸。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指秦始皇的统治方式是通过欺骗和暴力,与桓公的仁政截然不同。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指荆轲的行为虽然勇敢,但却是效仿曹操的行为,实际上是愚蠢的。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指历史上流传的许多故事都是虚构的,只有太史公的史书才是真实的。
诗文: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