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韩偓是唐朝末年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他于公元901-903年间担任翰林学士,期间参与了内廷密议,对朝政有所谋划。但在昭宗被宦官韩全诲等人劫持至凤翔时,他却扈从左右,甚得亲信。此后,昭宗曾欲拜他为宰相,但受到当权臣朱温的忌恨,最终被贬逐出朝。 随之,韩偓辗转南下,于公元906年到达福州,投靠威武节度使王审知。然而,朱温随即篡位,建立了梁朝,王审知接受梁的封号,韩偓再次被迫离开福州,流落江南各地,最终于公元911年,定居于福建泉州南安县。这个时期正值五代时期,国家内外形势动荡不安,韩偓的晚年生活十分寂寥,同时也念念不忘国事,心情郁闷。 韩偓的诗《安贫》便是写于他定居南安的第二年。这首诗以“安贫”为题,表达了他即便贫苦失意,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这里的“贫”一方面指经济上的困窘,同时也暗示了政治上的失意。在这种困境下,韩偓用抒发思想、宣泄情感的方式来调适自己的心情。他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身边人物的形象,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面对命运的无奈和豁达。此诗感受深刻,意境优美,成为云南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总的来说,韩偓的一生是充满坎坷和波折的。他在政治和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失落,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对理想的信念和追求。他的诗歌气息清新、意境深远,凸显出他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


诗文: 手风慵展一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窗里日光飞野马,
案头筠管长蒲卢。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