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的赏析三

赏析三
赏析三:《白马篇》的文学意义 《白马篇》是曹植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用五言古诗形式所写的一首诗,它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代表之作。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文学风格、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古代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首先,从文学风格来看,《白马篇》描绘了一位战功卓著的英雄形象,武艺精湛、忠心报国。作者采用了古风格的押韵和排比,加上豪放雄奇、情感真挚、意蕴深远的笔调和写法,使整篇文章的意境深远,寓意深刻,富有感染力。 其次,从思想内容来看,《白马篇》展现了曹植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诗中塑造的白马英雄形象,不仅有着高尚的人格和无私的爱国精神,还寄托了曹植对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渴望和向往。这种对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繁荣昌盛的强烈追求,不仅是曹植个人的情感体验,也代表了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伟大民族的普遍心声。 最后,从艺术成就来看,《白马篇》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流传千古的文化瑰宝。通过对于白马英雄形象的生动描绘和情感抒发,以及对于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阐述,诗人成功地将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并展示了五言诗在当时诗歌创作中的广泛应用和无限可能性。这种艺术成就和创作方法,对于后来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和影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珍品,《白马篇》以其优美的文学风格、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不仅是曹植的代表作品,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诗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相关标签: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