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马严、马敦兄弟俩作为马援的侄子,因为父母早逝,不得不被寄养在表兄曹贡家,身世悲凉。汉光武帝建武四年,马援东征时路过梧安,顺便将7岁和8岁的马严、马敦兄弟带回洛阳。此时,马严已经13岁,而以孝悌传家的马援视兄子如己出,对其进行严格教育。在这个过程中,马援写下了一封经典家书,向严敦二侄传授了关于修身养德方面的重要教导。
值得一提的是,马援在率军远征交趾的非常时刻,忙中寻暇,万里传书,表达了对子侄的殷切之情。这封家书言简意赅,字字珠玑,让人感知到马援肃严之意与戒惧意识。汉代士人生存环境的险恶与变幻莫测,使人时刻保持戒惧状态,从而谦虚、谨慎以求保全自我,保证家族的延续和发展。因此,这种戒惧意识在诫文中转化为对修身养德的强调。
这个背景告诉我们,马严、马敦兄弟俩身世悲凉,但他们得到了马援的关爱和教导;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汉代士人的戒惧意识,以及他们对修身养德方面的高度重视。
诗文: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