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兄子严敦书的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援兄子严和敦,都喜欢讥讽别人,而且喜欢和轻浮的侠客交往。援之前在交趾,回信告诫他们说:“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可以听到,但不能随意说出来。喜欢议论别人的好坏,胡乱判断是非,这是我非常憎恶的行为:宁愿死,也不希望子孙有这样的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憎恶这种行为,所以我再次说出来,希望你们铭记在心,像系上衣领一样,传承父母的教诲,不要忘记!”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龙伯高”德行高尚,谦虚节俭,廉洁有威;“杜季良”豪爽侠义,同情别人的痛苦,分享别人的快乐,不分清浊。他的父亲去世,客人们从各地赶来慰问。我非常喜欢他们,希望你们效仿他们。但是,“效伯高”不容易,即使是谨慎的人也难以做到,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效杜季良”更难,容易变成轻浮的人,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至今,杜季良的真正品性还不得而知,郡守下车就咬牙切齿,州郡都这么说,我常常感到担忧,所以不希望子孙效仿他们。
注释: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的兄弟子弟中,有严肃、敦厚的人,喜欢批评议论,但也和轻浮的侠客交往。

交趾:古代越南地区。

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听到别人的过错,就像听到自己父母的名字一样,只能听不能说。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喜欢评价别人的好坏,随意判断是非,不遵守正义法律。

施衿结缡:系上衣带,结上头巾,表示郑重认真。

龙伯高敦厚周慎:龙伯高是一个很有德行的人,谦虚、约束自己、节俭,廉洁有威望。

杜季良豪侠好义:杜季良是一个豪爽、侠义的人,关心别人的疾苦,乐于帮助别人,不分清浊贵贱。

父丧致客:父亲去世,招待来吊唁的客人。

刻鹄不成尚类鹜:想要刻画成鹤的形象,却只能画出像鸭子的形象,还不如画成鸭子。

画虎不成反类狗:想要画一只老虎,却画成了狗的样子,反而不如画成狗。意思是说,不要盲目模仿别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郡将下车辄切齿:郡守下车后,立即咬牙切齿,表示对杜季良的不满和厌恶。

州郡以为言:州和郡的官员都在议论杜季良。

常为寒心:常常感到心寒。




诗文: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