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感受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描绘了边塞长期战乱,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诗歌从景物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把秦汉时期的战事与月色、关隘联系起来,生动表现了战乱久远,时间流逝之无奈。接下来的“万里长征人未还”,则描述了战争带来的人类灾难。这些元素都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愤情感。
为了摆脱战乱带来的困苦,诗人把希望寄托于将领。诗歌中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借助于卫青、李广等将领来解决战乱的问题。这里的“龙城飞将”既是对历史上英雄将领的尊崇,也表达了诗人对将领们的信任和敬佩。更加深了将领在战乱时期中的重要作用,凸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两句“不留碑枣在荒山,今日长安见废墟”则表达了对过去和现实的对比。这里的“碑枣”,代表着历史遗迹、文化瑰宝,而“荒山”和“废墟”则是战乱所带来的废墟和伤痕,端的是由深沉而幽远之间的历史情怀。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灵。
总的来说,王昌龄的《出塞》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展现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这首诗歌从视角、意境、情感等多个角度都十分协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