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这篇文章中所谈及的曲子,正是关汉卿先生的《祭侄文》。作者通过这首曲子,表现了一种闲适生活的情景,反映出他内心更加空旷、无拘无束的境地。正如《庄子·逍遥游》所言,顺应自然界的本性,跟随其变化,生活在无穷无尽的虚无缥缈之中,对所有事物都不依附,直接进入到一种道家所称的无为逍遥之境。而作者闲适的心情,则是进入这一境界的关键所在,"闲快活"也是体验这一境界的情绪。
然而,如果对作者的社会环境有所深入了解,便会发现 "快活" 背后积淀着无穷的辛酸和苦闷。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文人们最甜的梦想是"学而优则仕"。一旦进入朝堂,他们便能施展才华,为国家服务,实现理想。但在元代时期,这条路却异常艰险,儒生们的地位非常低下。而对于汉族人来说,他们被视为三、四等人,处于下层。知识分子更是为下层之下,被视作 "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显然,在这种权贵富豪面前,儒生们完全无力回天,他们的斯文文化已经被践踏。因此,汉族人和儒生们的道路都极其狭窄,险阻重重,即便有想要进入朝堂的心思,却也必须做好遭受重重灾难的准备。
总的来说,作者在这首曲子中,通过描绘一种闲适、快活的情景,反映了他内心更加空旷、无拘无束的境地,并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里汉族人和儒生们凄苦的现实生活。
诗文: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南备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