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欧阳修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1049年移知颍州,并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欧阳修非常喜欢颍州的土地和人民,称赞颍州的人民淳朴、讼案简单而物产富饶、土地肥沃水甘并且风气良好。因此,他决定将来退居颍州,最终实现了这个愿望。
多年以后,欧阳修出任亳州知州,为了能够归休于颍州,他特意绕道前往。同时,他还发现了自南京以后的十余篇诗歌,全都是关于颍州的作品,这说明欧阳修一直都未忘记他对颍州的深情怀念。最终,在他停止了政治生涯并获得了观文殿学士和太子少师的头衔后,他成功实现了对颍州的退居之愿。几次游览颍州后,欧阳修创作了《采桑子》十首,这些作品是他对颍州最真挚的表白和赞美。
值得一提的是,《思颍诗后序》是欧阳修留下的书信记录。他在其中表达了自己对颍州的深情怀念和退居之愿。此外,《采桑子》也是欧阳修创作的一部诗集,其中十首都是关于颍州的。这些作品反映了欧阳修爱国爱乡的情感与态度,同时也成为了宋代文学的珍贵瑰宝。
诗文: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