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及注释: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汉字译文:
轻盈的小船,短小的桨,西湖美丽,绿水缓缓流淌。沿岸芳草茵茵,长堤蜿蜒。隐约传来笙歌声,处处相随。
水面上没有风,像琉璃一样光滑,不知不觉中船已移动,微小的涟漪荡漾。惊起了沙禽,掠过岸边飞翔。
注释:
轻舟:小船。
短棹:短桨。
西湖:浙江杭州市西湖风景区。
逶迤:曲折流动。
芳草长堤:长长的堤岸上长满了芳草。
隐隐笙歌:隐约传来笙箫之声。
琉璃:光滑如琉璃。
微动涟漪:微小的波纹。
沙禽:栖息在沙滩上的鸟类。
掠岸飞:在岸边飞翔。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采桑子》是欧阳修创作的一组词,其中一首词以清丽的笔调,以轻舟观景的方式,描写了西湖春色。这首词以水为主线,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出西湖美景的广袤与深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欧阳修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在词中,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描述了西湖四季风景的变化。上阕主要描写堤岸风景,清丽的笔调、优雅的风格营造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在词中,“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则将我们的视线由湖心经水面到达堤岸,再向远处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动态的画面和流动的感觉。
下阕的重点收在“绿水逶迤”上,生动地描绘出了无风时的西湖景象。这里的“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正因为没有风,才使得西湖水面清澈平滑。同时,也使得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欣赏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总之,《采桑子》以清新淡雅的笔调、娟秀风格,描绘了春天西湖的美景和闲雅心理。整首词流畅自然,形象生动,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让人心旷神怡,是一篇优美的艺术品。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欧阳修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1049年移知颍州,并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欧阳修非常喜欢颍州的土地和人民,称赞颍州的人民淳朴、讼案简单而物产富饶、土地肥沃水甘并且风气良好。因此,他决定将来退居颍州,最终实现了这个愿望。
多年以后,欧阳修出任亳州知州,为了能够归休于颍州,他特意绕道前往。同时,他还发现了自南京以后的十余篇诗歌,全都是关于颍州的作品,这说明欧阳修一直都未忘记他对颍州的深情怀念。最终,在他停止了政治生涯并获得了观文殿学士和太子少师的头衔后,他成功实现了对颍州的退居之愿。几次游览颍州后,欧阳修创作了《采桑子》十首,这些作品是他对颍州最真挚的表白和赞美。
值得一提的是,《思颍诗后序》是欧阳修留下的书信记录。他在其中表达了自己对颍州的深情怀念和退居之愿。此外,《采桑子》也是欧阳修创作的一部诗集,其中十首都是关于颍州的。这些作品反映了欧阳修爱国爱乡的情感与态度,同时也成为了宋代文学的珍贵瑰宝。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注释】:
1. 隐隐:模糊、朦胧。
2. 逍遥:自在、舒适。
3. 绵延:连续不断。
4. 芳香:香气扑鼻的味道。
5. 微浪:微小的波浪。
译文及注释详情»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的文学成就非常显著,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歌、文论、小说、散文、词牌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