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译文及注释: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来到滁州治理之后的第二年夏天,开始喝滁水,觉得味道甘美。他问滁州的人,得知离州南百步远的地方有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那里有高耸的山峰,下面是幽深的山谷,中间有清澈的泉水涌出。修俯仰左右,观赏这美景,感到非常愉悦。于是他在那里开凿泉水,用石头建造了一座亭子,与滁州的人一起游玩。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滁州在五代时期是战争频繁的地方。太祖皇帝曾率领周军在清流山下击败李景的十五万大军,生擒了他的皇甫辉和姚凤,从而平定了滁州。修考察了滁州的山川地理,按照地图上的标记,登高望向清流关,想找到皇甫辉和姚凤被擒的地方。但是老人们都已经不在了,因为天下已经平静了很久。自唐朝失去政权后,海内分裂,各地豪杰并起争斗,成为敌国的地方数不胜数。直到宋朝受到天命,圣人出现,消除了险阻,铲除了敌对势力,百年之间,滁州变得山高水清,但是想要了解当时的情况,已经没有老人能够讲述了。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现在的滁州位于江淮之间,商人、宾客都不会到达这里,人们的生活与外界无关,只是安居乐业,享受着平静的生活。但是谁知道这一切都是上级政府的功德,让人们休养生息,享受了百年的和平。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修来到这里,喜欢这里的僻静和简单,也喜欢这里的安闲习俗。他在山谷中找到了这个泉水,每天都和滁州的人一起仰望山峰,俯听泉水声。他采摘幽香的花朵,为高大的树木遮荫,风霜冰雪,都刻画出清秀的景象,四季的景色都非常美丽。他也很高兴看到当地的人们享受着丰收的果实,喜欢和他们一起游玩。他因为喜欢这里的山川和风俗之美,让人们知道享受这种丰年之乐的原因是因为幸福的生活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因此他在这里建造了这个亭子,以纪念这个美好的地方。
注释:
修:指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韩愈。
治滁:指韩愈任滁州刺史期间的治理工作。
夏:指时间,即夏季。
滁水:指滁河,流经安徽滁州。
州南百步之远:指距离滁州城南百步远的地方。
丰山:指山势高耸、峰峦叠嶂的山。
幽谷:指山谷深邃、幽静的地方。
清泉:指清澈见底的泉水。
滃然:形容水流涌出的样子。
疏泉凿石:指开凿泉眼、石头等工作。
亭:指亭子,用于休息、观赏风景等。
五代干戈之际:指五代十国时期,各地割据,战乱不断。
太祖皇帝:指唐朝开国皇帝李渊。
周师:指唐朝的周武王。
李景:指唐朝末年的军阀李光弼。
皇甫辉、姚凤:李光弼麾下的将领。
滁东门:指滁州城东门。
失其政:指唐朝末年的政治混乱。
宋受天命:指宋朝建立。
险阻:指山川险要、地势险峻。
铲削消磨:指铲除割据势力、消灭叛乱。
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指战乱结束后,滁州的山清水秀、景色优美。
畎亩:指田地、农田。
孰知上之功德:指人们不知道上级政府的治理功绩。
涵煦:指滋润、滋养。
山谷之间:指山谷之间的地方。
掇幽芳而荫乔木:指种植花草树木,使其在幽静的环境中生长。
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指四季的自然景观。
岁物之丰成:指丰收的农作物。
刺史:指地方行政长官。
译文及注释详情»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的文学成就非常显著,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歌、文论、小说、散文、词牌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