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竹树日已滋,轩窗渐幽兴。
人间与世远,鸟语知境静。
春光霭欲布,山色寒尚映。
独收万籁心,于此一枰竞。
译文及注释:
竹树日已滋,轩窗渐幽兴。
人间与世远,鸟语知境静。
春光霭欲布,山色寒尚映。
独收万籁心,于此一枰竞。
竹树茂盛,阳光逐渐消退。
人与世界相隔甚远,只有鸟语知晓宁静。
春光渐渐弥漫,山色依然寒冷。
独自聆听万物的声音,与此同时,心境亦在一场竞技中。
注释:
竹树日已滋:竹子的生长已经茂盛,日渐茁壮。
轩窗渐幽兴:房屋的窗户渐渐变得幽暗,意味着主人的心情渐渐舒畅。
人间与世远:与尘世疏远,远离纷扰。
鸟语知境静:鸟儿的鸣叫声表明周围的环境非常宁静。
春光霭欲布:春天的光线开始弥漫。
山色寒尚映:山的颜色仍然显得寒冷。
独收万籁心:独自静心,收纳万物的声音。
于此一枰竞:在这里与自己的心境进行一场竞赛。
译文及注释详情»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的文学成就非常显著,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歌、文论、小说、散文、词牌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