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张载的《西铭》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献,它体现了儒家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张载认为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导致了社会价值体系的多元冲突,这是当时社会面临的一个问题。佛教追求个体的涅槃寂静,而道教追求个体的长生久视,这两者都否认社会存在的整体性、实存性,也就是说,它们抛弃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不符合世界本真和社会需要的价值观。相比之下,儒家的价值观是积极入世的,关怀现实的。张载通过深入思考、广泛阅读以及探索足迹,终其一生致力于阐述儒家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为儒学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我们可以从张载的《西铭》中获得启示,即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但也要根据当代社会的需求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让儒家的思想仍然在今天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诗文: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