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在中国清代乾嘉时期,学者们追求治学严谨和朴实,形成了一代学风。在这样的背景下,著名作家彭端淑为他的子侄们写下了一篇文章,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这种风气。 彭端淑在文中强调了读书求学的重要性,同时警告子侄们不要被资昏材庸、资聪材敏的观念所限制。他认为,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是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不应该只注重传统的知识和技能。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清代学风的一次赞美,也是对后代子孙的一次劝勉。通过这篇文章,彭端淑希望能够激发年轻人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能力。 这篇文章后来被收录在多本书籍中,如《国人必读古文手册》和《中医经典国学名篇选编》。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地影响了后人的学习态度和思想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彭端淑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才华,成为了清代杂家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在当时不仅广受欢迎,而且流传至今,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和思想的重要资料之一。


诗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相关标签:哲理初中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