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师晋师灭夏阳的解析

解析
这段文章主要讲述了公元前658年(鲁僖公二年),晋献公准备伐虢,而虞国地处晋、虢之间,若绕道则受阻于中条山。献公听从荀息之计,以重礼贿虞君,借道伐虢。虞贤臣宫之奇看出晋国居心不良,有各个击破、一箭双雕的用意,劝谏虞君不要上当。但虞君不听,并自告奋勇愿出兵开路打头阵,帮助晋国攻下了虢邑夏阳。然而,《谷梁传》和《左传》对于晋国的进攻情况有些分歧,《谷梁传》认为晋国当年就灭了虢国,五年以后又灭虞。而《左传》则认为晋拿下下阳(即夏阳)以后仅作为据点,未即灭虢。三年以后,晋师再次假道虞国,挥军南下,灭了虢国,还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虞君最终成为俘虏。 这段历史事件展现了古代战争中,政治手段与军事手段相辅相成的情形。晋国在攻打虢国之前,先采用重礼贿赂虞君,从而获得借道虞国的策略优势。虞贤臣宫之奇则根据晋国的居心不良,提醒虞君谨慎应对并避免被分裂灭亡。但虞君不顾忌风险,并且自告奋勇愿意出兵开路,最终协同晋国攻下了虢邑夏阳。在进攻虢国的历程中,《谷梁传》和《左传》有所分歧,但无论如何,晋国利用假道伐虞的策略,最终完成了灭虢国和虞国的目标。 这个历史事件反映出,即使在古代,战争也不是简单的野蛮行为,胜利方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智慧、谋略和技巧。此外,这也说明了,对于一些小国家来说,联合起来,提高自身威信和战斗力,才是在强大国家压迫下幸存的唯一途径。


诗文: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