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 吴子派札来(鲁国)访问。
- 季子(吴国人名)
- 国君(古代君主的称谓)
- 大夫(封建时期的地位等级)
- 辞让(谦让,拒绝接受职位或尊号)
- 谒(祭祀祖先、先贤等的礼仪行为)
- 馀祭(古代中国传说中四兄弟之一)
- 夷昧(古代中国传说中四兄弟之一)
- 僚(古代吴国国君)
- 阖闾(古代吴国国君,季子的兄长)
- 专诸(古代中国战国时期的刺客)
注释:
此篇段落记录了古代吴国内部政治斗争的历史。吴国是一个没有明确国君和大夫的国家,但是为了表彰季子的贤能,他被推选为国君。季子本人贤明有谦让的品德,曾多次拒绝接受君位,最终他成为了一名普通人。在吴国历史上,兄弟之间发生的权力争夺和暴力斗争导致了国家的混乱和动荡。
诗文: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馀祭也立。馀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即之。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子,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